即将进入传统用煤淡季,随着取暖负荷下降,电厂机组检修的开始,日耗将出现小幅回落。
但笔者分析,煤价下跌不可避免,但跌幅非常有限;因为,后续市场并不悲观,预计煤价在630元的基础上,下跌5-10元/吨左右,不会跌至610元/吨以下。3.4月6日,大秦线将进行为期25天的春季集中修;届时,上游煤炭外运将受一定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将出现下降,很多用户选择在大秦线检修之前积极抢运,助推三月中下旬,沿海煤炭市场并不悲观。
但目前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工业用电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可以部分对冲淡季需求下滑,预计电厂日耗下降不会很大。目前,多数矿销售良好,供需形势好于港口,化工厂、水泥厂等采购不少。受北港市场情绪阶段性回落,下游采购积极性较差,贸易商适当调低报价,部分贸易商按指数下浮出货。4.截止3月9日,沿海八省重点电厂存煤2615万吨,日耗196万吨,存煤可用天数13天,部分电厂仍存一定补库空间。但是,下游用户刚需采购部分释放,秦皇岛港、黄骅港后续到港拉煤船舶有所增多,陆续到港拉煤。
2.市场高涨情绪降温,环渤海库存压力不小,而电厂采购热情不高,煤价涨势放缓在意料之内。此外,全国各地煤矿安全检查陆续启动,主产地之一的内蒙地区煤管票再度收紧,产能释放受到一定影响。制度一经试行,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圆班日均32米,最高43米!咱们2月份考核第一!3月14日,神东寸草塔二矿掘锚二队技术员朱常营在统计总结该队2月份以来近半月的进尺情况时骄傲地说道。就在几个月前,该队还是掘进梯队四个队伍中考核的最后一名。创新创效不仅提高了功效,更为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多了一层保障。就在2月份,该队31207辅运顺槽掘进区段顶板3-8米段存在一层泥岩,支护锚索时,钻孔施工至该层位经常发生卡钻、堵钻等现象。
班组内和班组之间出现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势头,亮点和管理创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源头活水的到来,终于让这个队伍焕发出了新活力。今年以来,神东寸草塔二矿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定额量化管理改革活动,以提高功效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体系,还出台了《寸草塔二矿亮点工程与管理提升项目管理办法》,规范生产现场亮点和管理提升项目的征集、评审及推广等管理,鼓励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挖掘、创新生产亮点工程与管理提升项目,采取有力措施激发班组内生动力,持续做好创新创效工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泥岩的粘性较大,钻臂使用水冲渣时,容易与水搅拌形成泥糊堵住钻头给水孔,进而出现卡住钻杆,这就需要重新开孔,导致单套锚索支护时间在40-70分钟之间,严重影响了支护效率,制约了掘进进度。自今年1月份以来,掘锚二队进尺水平稳步提升,屡创新高,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后一名走到了第一名,何以转变如此之快?核心是制度改革,该队率先响应矿上号召,改革工资分配方案,实行班组工资切块和阶梯单价计分机制,建立激励有效的薪酬分配体系,队伍管理提升迈出了第一步。设计了掘锚机钻臂喷雾降尘装置、除尘风箱震动清灰装置,有效降低了员工的接尘浓度;制作了延机尾皮带顶升装置,方便了员工延皮带时安装作业,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消除了隐患;加工了风筒挡风皮挂竿,避免了登高作业;设置了交接班地点洗手台,方便员工在饭前工余洗手。
新的分配机制杜绝了班组间相互挤占工资的现象,有效发挥了班组团结协作能力,每一米进尺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几年,信息技术成为引领煤炭产业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煤炭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大势。笔者认为,上下游企业之间只有彻底打破信息壁垒,加快信息的流通和应用,建立新的信息交流机制,供需双方才可能迎来转机。2020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多次错位运行,坑口煤价每吨从低谷200元到高位1000元左右。
煤炭企业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信息利用效率:一是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推动互联网与煤炭产、运、需各平台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通过对产、运、需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
二是开展用户精细化服务。多年来,由于煤炭供需双方出于技术、机制、利益等因素设置信息壁垒,市场信息出现滞后、分散、不一致等多种弊病,没有形成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分析应用机制,导致低效决策,经济利益受损。
煤炭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尝试打造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降低了内部沟通的成本,如今迈向更安全、更高效的发展方向。通过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煤炭需求预测,提升智能化决策水平;通过对用户需求数量和质量分析,有效提高清洁煤炭供应占比,推动煤炭生产革命。根据不同用户行业特点,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提高供应能力,把提升综合性能源解决方案作为重点,进一步延伸服务范围,帮助用户节约成本,提升效益。三是建立创新性信息共享应用平台。相似的情况,在近几年的市场运行中屡次出现,其背后信息交流的不足可见一斑。
2020年底,煤炭企业保供压力加大,电力、建材等企业不同程度停机2020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多次错位运行,坑口煤价每吨从低谷200元到高位1000元左右。
根据不同用户行业特点,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提高供应能力,把提升综合性能源解决方案作为重点,进一步延伸服务范围,帮助用户节约成本,提升效益。通过推动互联网与煤炭产、运、需各平台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通过对产、运、需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
通过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煤炭需求预测,提升智能化决策水平;通过对用户需求数量和质量分析,有效提高清洁煤炭供应占比,推动煤炭生产革命。煤炭企业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信息利用效率:一是进行大数据分析。
二是开展用户精细化服务。多年来,由于煤炭供需双方出于技术、机制、利益等因素设置信息壁垒,市场信息出现滞后、分散、不一致等多种弊病,没有形成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分析应用机制,导致低效决策,经济利益受损。相似的情况,在近几年的市场运行中屡次出现,其背后信息交流的不足可见一斑。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降低了内部沟通的成本,如今迈向更安全、更高效的发展方向。
2020年底,煤炭企业保供压力加大,电力、建材等企业不同程度停机。近几年,信息技术成为引领煤炭产业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煤炭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大势。
笔者认为,上下游企业之间只有彻底打破信息壁垒,加快信息的流通和应用,建立新的信息交流机制,供需双方才可能迎来转机。煤炭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尝试打造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建立创新性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对过去积压未查的、现在正在查的、已发现将要查的煤炭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
聚焦重点审批、监管部门全覆盖;聚焦重点涉煤州(市)、县(市、区)全覆盖;聚焦重点涉煤企业和单位全覆盖。各州(市)及有关单位(部门)加大力度,通报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41起95人,让煤炭领域各级党员干部受教育、受警醒。云南复盘排查煤炭资源领域腐败线索专项整治剑指靠矿吃矿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紧盯县内涉煤地区、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深挖彻查煤炭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同时督促有关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压紧压实矿山关停及治理修复责任。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涉煤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宽松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违规违纪违法审批,行业监管失职渎职、失职失责等问题开展全面整治。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近期查处的煤炭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云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党组织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滥用自由裁量权、乱作为、不作为;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纪律意识缺失,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屡禁不止问题突出。
除陶关亮外,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处原一级调研员王陶、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处原处长徐滔、省能源局煤炭处原三级调研员祝强等相继被查处。倒查7年,通过推动部门自查、涉煤州市及省直部门重点排查、纪检监察机关复盘排查等,对2014年以来全省受理的涉煤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涉煤案件进行全面清查,共排查问题线索1351件。
为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云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巡视巡察和案件办理,加强政治生态分析,运用监督提醒函、建议函和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督促有关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云南省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关亮,2002年至2013年,其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为富源县5家煤矿企业提供帮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713万元财物。